楊波向記者展示自己第一次下鄉(xiāng)扶貧時使用的背包。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,邊遠貧困山區(qū)與城市一樣能享受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便捷。
掛起作戰(zhàn)圖,排出時間表,大灣鎮(zhèn)海嘎社區(qū)實現(xiàn)精準扶貧。
海嘎村也有了自己的網(wǎng)絡銷售——電商平臺。
大山深處的采訪。
第三次上海嘎,楊波獨自一人走上了韭菜坪。
韭菜坪海拔2900.6米,是貴州最高峰,六盤水市鐘山區(qū)大灣鎮(zhèn)海嘎村就坐落在半山腰上。楊波是這個村的“第一書記”。
大風呼嘯,遠山如浪,眼前的韭菜坪已初顯“國家4A級景區(qū)”的風采,而山腰上的海嘎村,一排排洋樓閣院如珍珠瑪瑙般撒落,也不再是昔日的窮旮旯。
6年了,有三次選擇離開的機會,楊波卻始終沒有離開。海嘎,曾經(jīng)是鐘山區(qū)一類貧困村,是他心中不變的答案。選擇海嘎,意味著遠離親人;選擇海嘎,意味著吃苦奮斗;選擇海嘎,楊波沒有后悔過。
三屆駐村,6年堅守,楊波把精力和感情全部傾注進了海嘎村,他幫助群眾拔掉“思想上的窮根”,帶領群眾脫貧致富,幫助村子走上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的路子。他用行動,把“共產(chǎn)黨員”四個字刻進了群眾的心里。
因為成績突出,2013年,楊波榮獲“貴州省同步小康優(yōu)秀駐村干部”稱號,2015年,榮獲“社會扶貧先進個人”、“貴州省同步小康優(yōu)秀村第一書記”稱號,2016年,楊波榮獲“全國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”稱號,6月被評為“貴州榜樣·最美人物”。
“走向實際、走進百姓的心里”
“坡腳喊來坡上聽,走路走得腳抽筋;吃的都是洋芋飯,穿的全是布巾巾?!?/p>
這四句順口溜,是貴州海拔最高的自然村寨海嘎10多年前的真實寫照。1998年,海嘎村才通路通電,“住的是茅草房,吃的是望天水,一人半分地只能種點苞谷、洋芋和苦蕎。”憶當年,村民苦不堪言。
2010年,在六盤水市鐘山區(qū)民族宗教事務局工作了6年的楊波響應組織號召,主動報名參加第一批扶貧工作隊,有人不理解:他怎么會選個最偏最窮的地方?
那一年,楊波28歲。海嘎村人均收入1600多元。
陽春三月,咬牙辭別妻子和1歲多正在咿呀學語的女兒,楊波上了海嘎村,當了“第一書記”。誰也沒想到,他一當就是6年。
臨上海嘎,楊波用熒光筆在背包上寫下了“貴州第一村海嘎”的字樣,誓言要讓海嘎成為真正的“貴州高度”。
可是進村沒多久,楊波的熱血就遭遇了“冷水”。工作開展不下去。
村民們調(diào)侃,“從上面下來個二十幾歲的娃娃,能干出個啥子來?”“農(nóng)村頭的事情,他哪點會懂。”
三組羅義薅草時,楊波想搭把手,羅義把鋤頭一轉:“哎喲,楊書記,你們這個手金貴得很嘞,要打臟了哦。”
面對村民的冷臉,楊波沒有打退堂鼓,而是“厚著臉皮”繼續(xù)爭取信任。
看見村民勞作,楊波卷起褲腳,跳下田坎,一邊勞作,一邊和村民“瞎侃”。
鎮(zhèn)政府配發(fā)的摩托車利用了起來,捎村民、帶東西,只要有需要,能夠做的楊波盡量幫忙。
村民晏勇重建房子下基礎,剛好碰上的楊波二話不說,挑起裝滿灰漿的水桶就忙活開來。
村民的信任還在爭取,接踵而來的“工作推進難”又成了另一盆“冷水”。
“想要我參加農(nóng)村養(yǎng)老保險,除非你們幫我墊錢還差不多?!?/p>
“修廁所才補貼400塊錢?400塊錢修得了嗎?除非你拿1000塊錢來還差不多?!?/p>
……
太多的“除非”!送到家門口的惠民政策,老百姓不搭理,明擺著的好事,卻不要。問題究竟出在哪?楊波甚至懷疑,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法出了問題。
為了找到癥結,楊波挨家挨戶走訪,海嘎村百果樹組有3戶人家離村子核心區(qū)較遠,來去各要3個小時,路也不好。楊波心里堵著一口氣,硬是走遍了5個村民組365戶,對每家每戶家庭情況進行收集整理。
2010年8月,新型農(nóng)村養(yǎng)老保險征收,楊波和村干部挨家挨戶去宣傳,可怎么苦口婆心做工作,許多老百姓就是不愿意參與,一次不行兩次,兩次不行三次,三次不行四次,泥濘的山間道路,皮鞋跟都崴壞了,效果還是不好。 楊波非?;倚?打電話給父親說了自己心里的動搖。
當楊波把想法告訴父親,得到的是父親的質問。這個楊波口中“正統(tǒng)偏執(zhí)”的鄉(xiāng)村老教師告訴楊波:“小波,在哪里工作不是工作?哪樣工作不是人干出來的?我們都是農(nóng)村人出來的,難道這點苦你都吃不了?做事做到頭,殺雞殺斷喉,既然選擇去了,哪里會有半途而廢的?!备赣H說了許多話,楊波重新鼓起了勁。
村民董懷忠回憶:“當時他來的時候,我們確實太窮了。連什么是小康都不知道,對發(fā)展沒什么指望?!?/p>
董懷忠所在的“董家院子”,門口的路太過泥濘,下雨時完全找不到下腳的地方,修路的念頭董懷忠起了好久。
楊波來了后,董懷忠暗自觀察了一段時間,發(fā)現(xiàn)這個“第一書記”雖然年輕,但是勤快,人不錯,就起“心眼”想跟他提修路的事。一次,董懷忠在路上遇到楊波,半開玩笑地說:“楊書記,你看我們這條路實在是太爛了,你從上頭來,想辦法幫我們要點項目。”
沒想到事情成了。楊波從“娘家”鐘山區(qū)民宗局申請下來2萬元資金。錢不夠請工人,楊波就召集村民一起修路。資金有缺口,楊波就和包組干部一家家做工作,又湊了1.8萬元。修了一條長700米、寬2米的硬化路,解決了董家院子出行難問題。
那段時間,楊波一心撲在“籌錢”修路上,當妻子打來電話,女兒在電話里叫出第一聲爸爸時,他才意識到,自己虧欠妻子和女兒“太多”。眼淚止不住在眼眶里打轉……這眼淚中,有辛酸,也有幸福。
修路期間,有的村民怕占自家的地,撒潑耍賴,好不容易爭來的項目,差一點就黃了;環(huán)境整治,村民一個個在家中躲懶,門捶破了也不開,楊波和村干部只有用自己的行動先干,來慢慢引導他們……
楊波逐漸意識到,海嘎要發(fā)展,除了突破交通地理條件限制,更為關鍵的是讓村民搬掉壓在大腦中那無形的“大山”,才能真正地拔掉“窮根”。找到癥結,楊波感到身上的責任更重了。而通過修路這件事,村民開始越來越信任這個“上頭來”的“第一書記”,楊波心里漸漸有了底氣。
“做好了, 就會留下腳印”
兩年的駐村時間過得很快,離開時,董懷忠握著楊波的手不肯放下:“我們記得董家院子這條路是楊書記你來了后幫助修下的”。
回到了原單位,楊波心里卻始終放不下海嘎村。第一輪駐村,自己只是摸清了基本情況,兩年里為村民做了什么?自己能說得出來的只有那條硬化路。楊波不甘心,帶著村民脫貧,自己還有很多事要做。
2013年,又一輪駐村工作開始了,擔心單位會另外派人,楊波早早地找到局領導。
“小楊,你家里女兒才3歲,老婆又是一個人在家,還要打工。你一去又是兩年,你自己要想清楚了?!?/p>
楊波斬釘截鐵:“想好了。”
安撫好父母、妻女,楊波再次上了海嘎村。這一次,楊波胸有成竹。
第一屆駐村結束后,楊波就思索,沒有一個堅強的基層黨組織和一群想干事又能干事的村干部,憑一己之力是無法改變現(xiàn)實的,只有依靠團隊的力量,協(xié)作互助,發(fā)動群眾,形成發(fā)展合力,才能帶領大家發(fā)展致富奔小康。因此,回到海嘎后,整頓團隊軟弱渙散成了楊波的第一“要務”。
楊波明白,當時在村組干部眼里,他就是個外來“和尚”,覺得他不會真心實意干工作。為了消除村干部的顧慮,白天楊波主動跟著村組干部一起下隊走訪,晚上就在村組干部家搭把手做做菜,喝點老土酒,擺擺龍門陣,拉近和村干部的關系。
村里搞建設,需要搬遷二組村民黃流橋家祖墳,談不下來,楊波和村干部再次上門。76歲的黃流橋倒上滿滿一碗酒,“楊書記,把這碗酒喝了?!币黄鹑サ娜藖聿患白钄r,楊波端起碗一口喝完。酒中見真情,事情很快談妥,這件事也讓一旁的村支書楊二??丛诹搜劾?對這個“小伙子”有了新的認識。
“我們常說,要著力建強基層黨組織,這不是一句空話套話,在村里工作這幾年,我深有感受,如果說一個村貧窮、偏遠、產(chǎn)業(yè)薄弱、民心不齊等問題是一把鎖,那一個有朝氣、有戰(zhàn)斗力、有號召力的村級黨組織,才真正是開啟這把鎖的‘金鑰匙’。”楊波在日記里寫道。
村支兩委開會,村主任楊金成遲到了半小時,按新規(guī)定,需要罰款50元,別人都說算了,楊波硬是堅持要按制度辦??盍P了,楊波晚上主動去了楊金成家,“楊哥,今天的事情你不要生氣?!蓖菩闹酶?兩人聊到深夜。
慢慢地,通過加深了解,村干部對楊波的認識不斷轉變。
為了讓村支兩委班子煥發(fā)生機,楊波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了新的村規(guī)民約、規(guī)范黨支部學習制度、制定兩委干部管理辦法,要求村干部實行坐班制并納入每月的考核報鎮(zhèn)政府。制度執(zhí)行起來了,人有效管理起來了,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執(zhí)行力也隨之逐漸增強起來了。
為繪制好海嘎的發(fā)展藍圖,楊波帶領大家摸遍了海嘎的每個旮旮角角,制定6萬余字符合海嘎村級經(jīng)濟發(fā)展、旅游發(fā)展、綠色食品發(fā)展的規(guī)劃,建立了海嘎小康民情臺賬。
經(jīng)過多方奔走,楊波爭取到200余萬元為村里建起9個種植養(yǎng)殖基地,引進苦蕎種植1000余畝,成立“海嘎四季青種植農(nóng)民合作社”。
咨詢專家,利用海嘎高海拔、強日照的特點,引導村民種植脫毒馬鈴薯和苦蕎。海嘎村出產(chǎn)的馬鈴薯、苦蕎品質高、賣相好,已遠銷貴陽和云南。
為保護好品牌,楊波與駐村隊員四處協(xié)調(diào),注冊了“黔之脊”綠色食品商標,把“土疙瘩”變成了“金元寶”。
借2013年韭菜坪開發(fā)建設“4A級景區(qū)”的東風,為300余名海嘎村民爭取就近務工的機會。
爭取“少數(shù)民族發(fā)展資金”等近300萬元,為村里建起了文化廣場。
看到韭菜坪人氣漸旺,楊波又發(fā)動村民組建了導游隊、辦起了農(nóng)家樂,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得到進一步拓寬。
……
事情一件一件做了下來。2015年,海嘎村人均純收入達到7230元,是楊波去之前的4.5倍,村里低保對象只剩下11戶。通過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,家家戶戶建起了小洋樓,儼然成為大山里的現(xiàn)代化新農(nóng)村。
楊波立下的志向,正一點一點成為現(xiàn)實。
“人生一世, 終歸要做點有益的事”
海嘎在改變。最讓楊波欣喜的是,經(jīng)過發(fā)展,村里喝酒打牌的人在減少,咨詢政策、琢磨路子的人在增多??吹絼e的村寨搞道路硬化、庭院綠化,村民也會主動來找楊波幫助申請項目資金;看見韭菜坪得到開發(fā),也有人來請楊波幫忙搞特色種植養(yǎng)殖。
村民羅小平、楊金成、陳二福開起了農(nóng)家樂;村民王老大、文清山等賣起了羊湯鍋和烙鍋洋芋;村民陳翠福、晏孝元、熊祥開、張貴興等開起了小賣部;村民劉富朝、董懷忠、張貴興、晏朝軍等搞起了運輸生意……
全村上下的干勁終于調(diào)動起來了。
隨著景區(qū)的開發(fā),海嘎“美麗鄉(xiāng)村”建設也進入了快車道。初冬的海嘎,夜晚氣溫低到甚至零下,“穿三雙襪子都抵擋不住腳底的冰冷?!笨蓷畈◣缀跆焯於肌搬斣凇笔┕がF(xiàn)場直到凌晨。
……
一場生死離別,卻動搖了楊波留在海嘎的心。
2014年12月12日,楊波的父親病逝。當天,楊波正在海嘎村組織少數(shù)民族文化活動。活動的嘈雜聲淹沒了電話鈴聲,再次接到姐姐楊潔的電話時,楊波依稀聽到姐姐說:“弟弟,爸爸走了。你要挺住,快回來。”
一路哭奔160公里,趕到六枝老家門口,楊波竟一步也邁不開腿。父親就停在幾米遠的地方,遺體已經(jīng)蓋上白布。楊波恨,自己沒有見上父親最后一面。
這是有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打擊。
父愛如山。楊波怎會不懂?自己也為人父。他深知,在海嘎時自己有多想念女兒。
“小妍凌會走路了。”
“小妍凌會喊爸爸了?!?/p>
“小妍凌能自己吃飯了?!?/p>
……
聽到妻子在電話里說起女兒的每一次成長,楊波又內(nèi)疚又幸福。而現(xiàn)在7歲的小妍凌,已經(jīng)會對爸爸說,“爸爸你辛苦了?!薄鞍职治遗W習,以后給你錢花,你就不用去上班了?!薄鞍职治也或T馬馬肩了,我太重了,你不要太累?!?/p>
和妻子結婚時,沒錢買房子,楊波和妻子就寄住在岳父母家隔壁。房子在鐘山區(qū)郊區(qū)一個已經(jīng)倒閉的洗煤廠旁邊,漏水、破舊,妻子一個人把家里的事扛了下來。除了帶孩子,還要去私立學校教書補貼家用,自己幾年來沒有幫娘兒倆補過一次漏水的墻,換過一次壞了的燈泡,妻子想不通孩子還小,楊波為什么要一再去海嘎,常常抱怨,楊波也只能在嘴上安慰兩句。夫妻倆磕磕碰碰這幾年走過來,楊波心里覺得對不住妻子。
楊波想起自己在海嘎夜晚難熬時,失去信心時,遇到困難時,和父親一次次的對話。現(xiàn)在回老家,父親再不會陪自己喝兩杯小酒,聊聊近況。
對親人的內(nèi)疚和自責,在失去父親的那一刻,如洪水般爆發(fā)。女兒、妻子,還有不久前剛從手術臺上搶救回來的年邁母親,哪一個不需要自己?楊波暗下決定,2015年結束第二輪駐村后,就不再去海嘎。并寫好回原單位的申請。
在楊波思想波動的時候,20多位村民代表奔波160多公里來到楊波的老家六枝,為楊波的父親吊唁,他們欲言又止的眼神,讓楊波終不忍離棄。一想到多方爭取來的特色民族村落建設、飲水工程、民族民間文化的挖掘開發(fā)都還沒有完成,楊波就感到?jīng)Q不能當逃兵,一定要把鄉(xiāng)親們帶出貧困的深淵。
夜深了,楊波走進母親房間,坐了會兒,起身時,母親開口:“想去就去嘛,家里不用擔心,你爹臨終前說了,喊你不要放棄。這也是你爹的遺愿。”說完,母親別過臉。楊波鼻子一酸,一句話也說不出來。
擦干淚水,背起行囊,楊波再度回到海嘎。
“楊書記回來了!”村民們奔走相告。三上海嘎,楊波有了新的目標,不僅要脫貧,還要帶領大家找到適合海嘎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產(chǎn)業(yè)路子,讓海嘎村真正奔小康。
6月初,妻子楊曉英第一次帶著女兒去海嘎村看楊波。漂亮的路燈、干凈的硬化路、好看的小洋房,曉英沒有想到自己看到的是一個現(xiàn)代化農(nóng)村,一點找不到人人都說的窮山村影子。村民們熱情地拉著楊曉英烤洋芋吃,劉展英拎著一籃雞蛋非要她收下:“嬢嬢,感謝你們的話說不盡?!睏顣杂⒓t了眼,6年來,丈夫一直在努力,自己還抱怨他什么呢。
楊波帶著女兒和妻子一路往高處走,上了韭菜坪。
初到海嘎時,由于基站變壓器故障,海嘎村已經(jīng)很久沒有手機信號,實在是想要打個電話了,楊波就只有爬到高處,借一下遠處飄來的零星信號。現(xiàn)在,信號暢通了,楊波仍然喜歡爬到高處,因為那里視野開闊,能看到海嘎的全貌,也能看到家的方向。(記者 王淑宜 記者 蒲學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