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語
這些年我獲了很多獎,還參加了北京市黨代會、國慶70周年慶典觀禮,這些榮譽都是黨和人民給我的。未來的日子里,必須更加努力才能對得起這份信任。真幸運,黨的百歲華誕那天,我還是郵差,我會騎著我的“老伙計”,第一時間把黨的聲音送到大山深處。 ——王懷敬
京西門頭溝,崇山峻嶺中的沿河城村,一個人,一輛自行車,一間郵政所,一條共產(chǎn)黨員郵路。56歲的王懷敬堅持了27年。
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路,一路兜兜轉(zhuǎn)轉(zhuǎn),繞過九曲十八彎,才算找到沿河城村。村口的一個高坡上,矗立著一間孤零零的平房,上面寫著“郵局”二字。王懷敬是這里唯一的投遞員。
1993年,在王懷敬到這里工作的第一年,他就入了黨。宣誓的時候,他心里很平靜,“當(dāng)時的想法其實很簡單:人民郵政為人民。這個地方偏僻難行,通郵困難,當(dāng)好信差,給鄉(xiāng)親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,就是我的使命?!?/p>
為了這一使命,王懷敬在這條山路上一個人堅守了27年。
隨著撤鄉(xiāng)并鎮(zhèn),郵局的柜臺業(yè)務(wù)遷到齋堂支局,只剩王懷敬一個人時,齋堂支局想把他也調(diào)到鎮(zhèn)上工作?!坝兴谶@,我們收寄個東西也方便,他走了,我們怎么辦???”村民們找到齋堂支局,請求把王懷敬留下來。于是就有了這間一個人堅守的郵局。
“嘀嘀!”下午1點半,門外準時傳來了汽車喇叭的聲響?!班]車來了!”王懷敬飛快地沖出小院,從郵車上麻利地搬下局里送來的報紙和包裹。
分揀之后,王懷敬出發(fā)了。每天,他要完成周邊4個大村15個投遞點、200多戶村民的郵件收發(fā)工作。“村里的路不好走,到處都是高坡,電動車怕走著走著就沒電了,還是自行車靠譜,騎不動了,就推著走。”27年來,王懷敬送件,靠的是一輛自行車和兩個挎包。
有一年夏天的傍晚,王懷敬完成了當(dāng)天的投遞工作,在分揀第二天的郵件時,發(fā)現(xiàn)了兩封大學(xué)錄取通知書。王懷敬欣喜異常,原本可以第二天投遞,但他想到家長和考生一定很著急,便毫不猶豫地跨上自行車,再次出發(fā)。
在龍門口村,鄉(xiāng)親瞧見他,連忙問:“老王,怎么又來了?”
“村里出大學(xué)生了!”王懷敬扯起袖口擦一把汗,從懷里拿出一封錄取通知書,開心地報喜。就為這兩封錄取通知書,王懷敬這一天多跑了80里山路。
針頭線腦、常用藥品、油鹽醬醋,王懷敬從不嫌麻煩,每次去鎮(zhèn)上,都會把村里老人們交代的東西買回來。還有附近修路的農(nóng)民工托他寄錢,一群人把幾萬元一下交到他手里,只有一句話“我們信得過你!”
王懷敬送的刊物大多是村里訂閱的黨報黨刊。他的這條郵路被人們稱為共產(chǎn)黨員郵路。他自己對共產(chǎn)黨員郵路的定義是:郵件投遞到哪兒,就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哪兒。
“小王,你給我們幾個老哥們兒說說今天送來的報紙上有什么國家大事,我們看小字兒費勁?!?/p>
“行,先給您幾位讀一段!”
太高深的理論王懷敬也說不出來,他用自己的理解給村民通俗地說說現(xiàn)在國家正在全力推進的脫貧攻堅、新農(nóng)村建設(shè),已經(jīng)足夠讓那些幾乎一輩子沒有走出大山的老年人振奮半天。
騎行在村里27年,翻山越嶺近50萬里。山風(fēng)吹皺了“小王”眼角的皮膚,留給“老王”深深的皺紋,但那份踐行入黨誓言的初心至今未改。盡管郵政所只有他一人,但王懷敬每天依然會將黨徽莊重地佩戴在胸前。
王懷敬快退休了,局里到時會安排其他郵遞員來接手他的工作。這條紅色的共產(chǎn)黨員郵路不會中斷,“綠衣人”會將它一直延續(xù)下去。“這樣我就放心了。最后的這幾年,我還是會一如既往,站好最后一班崗,不辜負自己當(dāng)年入黨的初心?!?(本報記者 代麗麗)